抗菌塑料检测方法详解:抗细菌检测和抗霉菌检测

285次 2024.08.20

    抗菌塑料具有抑制/杀死细菌和(或)抑制/杀死霉菌作用,按抗菌性能可分为三种类型:抗细菌型、抗霉菌型、抗细菌和霉菌型。抗菌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塑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应用日益广泛。为保证国内抗菌塑料制品的质量,对抗菌塑料进行检测非常重要。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塑料检测报告。


    抗菌塑料检测项目和执行标准


    1. 抗菌性能评价:评估塑料材料对一定菌种的抗菌性能。常见的测试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执行标准可以是ISO 22196:2011《塑料和其他非金属的抗菌性能评价》。


    2. 抗菌剂释放性能检测:评估塑料材料中抗菌剂的释放情况。可以使用吸附法、萃取法等方法进行测定。执行标准可以是ISO 22196:2011《塑料和其他非金属的抗菌性能评价》。


    3. 持续抗菌性能评价:评估塑料材料对抗菌性能的持久性。可以通过周期性或连续性的浸泡、洗涤等实验来模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执行标准可以是ISO 22196:2011《塑料和其他非金属的抗菌性能评价》。


    4. 杀菌环境中的抗菌性评价:评估塑料材料在抗菌环境中的抗菌性能。可以使用含有抗菌剂的培养基、含有抗菌剂的液体培养基等方法进行文献实验。执行标准可以是ISO 22196:2011《塑料和其他非金属的抗菌性能评价》。


    抗细菌检测方法


    1、原理:


    本方法通过定量接种细菌于待检样品上,用贴膜的方法使细菌均匀接触样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并计算出样品的抗细菌率。


    2、检测步骤


    1)菌种保藏


    将菌种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斜面上,在(37±1)°C 下培养 24h 后,在0°C~5°C 下保藏(不得超过 1 个月),作为斜面保藏菌。


    2)菌种活化


    将斜面保藏菌转接到平板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37±1)°C 下培养 24h,每天转接1 次,不超过 2 周。


    3) 菌悬液制备


    用接种环从 A.3.2 的培养基上取少量(刮 1~2 环)新鲜细菌,加入培养液中,并依次做 10 倍递增稀释液。


    4)样品试验


    分别取试验用菌液(A.3.3)0.2mL 滴加在阴性对照样品(A)、空白对照样品(B)和抗菌塑料样品(C)上。每个样品做 5 个平行。


    用灭菌镊子夹起灭菌覆盖膜分别覆盖在样品(A)、样品(B)和样品(C)上,一定要铺平,使菌均匀接触样品,置于灭菌平皿中,在(37±1)°C、相对湿度大于 90%条件下培养 24h。取出培养 24h 的样品,分别加入洗脱液(A.2.3.3.2) 20mL,反复洗样品(A)、样品(B)、样品(C)及覆盖膜(最好用镊子夹起薄膜冲洗),充分摇匀后,取一定量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 中,在(37±1)°C 下培养 24h~48h 后活菌计数,按 GB/T 4789.2 的方法测定活菌数。


    以上试验重复两次。


    抗霉菌检测方法


    1、检测原理:


    本方法用以测定抗菌塑料在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本方法规定将一定量的孢子悬液喷在待测样品和培养基上,通过直接观测长霉程度来评


    价抗菌塑料的长霉等级。


    2、检测步骤:


    1)菌种保藏


    将菌种分别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B.2.3.3)斜面上,在 28°C~30°C 下


    培养 7d~14d 后,在 5°C~10°C 下保藏(不得超过 4 个月),作为保藏菌。


    2)菌种活化


    将保藏菌接种在 PDA 斜面培养基试管中,培养 7d~14d,使生成大量孢子。未制备饱子悬液时,不得拔去棉塞。每打开 1 支只供制备 1 次悬液,每次制备孢子悬液必须使用新培养的霉菌孢子。


    3)孢子悬液制备


    在培养 7d~14d 内 B.3.2 的 PDA 斜面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用灭菌接种针轻轻刮取表面的新鲜霉菌孢子,将孢子悬液置于 250mL 锥形瓶内,然后注入洗脱液40mL。


    锥形瓶中加入直径 5mm 的玻璃珠 10 粒~15 粒与孢子混合,密封后置水浴振荡器中不断振荡使成团的孢子散开,然后用单层纱布棉过滤以除去菌丝。将其装入灭菌离心管中,用离心机分离沉淀孢子,去上层清液。再加入洗脱液(B.2.3.4.2) 40mL,重复离心操作 3 次。


    用营养盐培养液稀释孢子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制成浓度为(1×106±2×105)spores/mL 的霉菌孢子悬液。


    6 种霉菌均用以上方法制成孢子悬液,将 6 种孢子悬液混合在一起,充分振荡使其均匀分散。


    混合孢子悬液应在当天使用,若不在当天使用应在 3°C~7°C 保存,4d 内使用。


    4)平板培养基制备


    无菌平皿中注入营养盐琼脂培养基,厚度3mm~6mm,凝固后待用(48h内使用)。


    5)霉菌活性控制


    阴性对照样品(无菌滤纸)铺在平板培养基上,用装有新制备的混合孢子悬液的喷雾器喷孢子悬液,使其充分均匀地喷在培养基和滤纸上。


    在温度 28°C,相对湿度大于 90%的条件下培养 7d,滤纸条上应明显有菌生长,否则应重新制备孢子悬液。


    6)样品试验


    同时空白对照样品 A、抗菌塑料样品 B 也分别铺在平板培养基(B.3.4)上,喷孢子悬液,使其充分均匀地喷在培养基和样品上。每个样品做 5 个平行。


    以上样品在温度 28°C,相对湿度大于 90%的条件下培养 28d,若样品长霉面积不小于10%,可提前结束实验。


    以上试验重复两次。


    3、检验结果


    取出样品需立即进行观察,空白对照样品 A 长霉面积应不小于 10%,否则不能作为该试验的空白对照样品。


    样品长霉等级:


    0 级 不长,即显微镜(放大 50 倍)下观察未见生长;


    1 级 痕迹生长,即肉眼可见生长,但生长覆盖面积小于 10%;


    2 级 生长覆盖面积不小于 10%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