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检测项目有哪些?如何检测化妆品原料?

253次 2024.08.20

    化妆品的功效与原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原料具备预期的功效,化妆品才能发挥出其效果。因此,对于化妆品原料进行功效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化妆品原料功效检测也能够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化妆品原料检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所使用的原料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从而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原料检测报告。


    化妆品原料检测项目


    1、油性原料


    油脂是化妆品中的油性原料,其检测指标以脂肪酸为例,主要检测外观、包泽、气味、凝固点及密度等。


    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清洁、乳化、分散及增溶等作用,种类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及特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等,其检测指标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以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例,主要检测其外观、色泽、凝固范围、pH值、活性物、未硫化物及硫酸盐等。


    3、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在化妆品中主要包括高分子流变调节剂、高分子保湿剂及阳离子聚合物调理剂等。


    以高分子流变调节剂卡波树脂940为例,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指定浓度的黏度范围、水含量、重金属含量、指定浓度的透明度及残留苯含量等。


    4、保湿剂


    保湿剂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保湿的作用,种类很多。以常用的小分子多元醇1,3丁二醇为例,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包包括外观、色泽、相对密度、pH值、有效成分含量、硫化物、重金属、酸度等。


    5、防腐剂


    防腐剂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防止产品霉变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防腐剂多为两种或几种防腐剂的复配,以达到光谱的防腐作用以常用的小分子多元醇1,3丁二醇为例,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色泽、气味、pH值、熔点、沸点、密度、黏度等。


    6、粉质原料


    粉质原料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遮盖及物理紫外屏蔽的作用。以常用的粉类原料高岭土为例,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铅(以铅计)、砷(以砷计)、汞、白度、细菌总数、pH值(25℃,1%水溶液)及水含量(%)等。


    7、着色剂


    着色剂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赋色的作用,有油溶性着色剂及水溶性着色剂。以一种水溶性着色剂1,4双[N-(2-磺基4甲基苯基)氨基]蒽醌二钠盐为例,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色泽、水溶性、pH值等。


    8、香精


    香精赋予化妆品的香气,主要由几十种挥发性香原料组成,其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色泽、香气、折光率、闪点及密度等。对日化香精而言,外观要澄清透明,不能有沉淀,久放不能变色,香气符合用户的需要。


    化妆品原料检测方法


    1、外观和物理性质


    首先需要检测原料的外观和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折射率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目视观察、仪器测量等方式进行检测。


    2、化学成分的确认和含量的检测


    化妆品原料的化学成分是影响产品安全性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检测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和无机成分。在建立方法之初,针对确定的合格的原材料,可以作为标准物质,用红外或者拉曼光谱建立标准对照图谱,再对后期供货的每一个批次,进行对比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含量测试,可以用紫外吸收光谱或者HPLC方法进行检测。


    3、重金属含量等杂质检测


    化妆品原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如铅、汞、砷等。这些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检测其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其他杂质可以通过含量测试侧面反映其杂质水平。另外,干燥失重,含水量等也是质量控制的相关项目。


    4、微生物指标


    化妆品原料中可能含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对产品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检测原料中的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等。


    5、稳定性


    化妆品原料的稳定性是影响产品质量和保质期的重要因素。需要检测原料的稳定性,包括观察产品颜色、状态、气味等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对其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稳定性试验、加速稳定性预测等。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