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报告解读关键点介绍 药物品种如何选定


药敏试验,全称为药物敏感性试验,是通过检测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根据药敏检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和给药剂量,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用药参考。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药敏试验报告。
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解读药敏试验报告时,需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明确MIC、S、I、R的含义。
MIC,即最低抑菌浓度,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
S代表敏感,表示细菌对抗菌药敏感,使用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 5倍以上,通常有效;
I代表中介,表示细菌对抗菌药中度敏感,需用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
R代表耐药,表示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应用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
药敏试验测定方法
检验科微生物室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最低抑菌浓度)法和K-B法(抗生素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折点用浓度(mg/L或 μg/ml)或抑菌圈的直径(mm)来表示。目前我国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是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发布的标准文件,该标准以血药浓度为基础,根据微生物学、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和临床资料设定并定期修订抗菌药物对不同细菌敏感的折点,通过折点将细菌分为敏感(S)、中介(I)、耐药(R)。
(1) K-B法中,通过测量抗生素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再依据最新版的CLSI折点来判断该药物对目标菌的抑菌效果。例如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抑菌圈≤14mm为R, 15mm-22mm为I,≥23mm为S;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10mm为R, 11mm-12mm为I, ≥13mm为S。
(2) MIC(最低抑菌浓度)法是测定某种抗生素对目标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当某种抗生素MIC值等于或者小于敏感折点时,菌株可被抗生素药物所达到的浓度水平所抑制,产生可能的临床疗效。
药敏试验药物品种如何选定
抗菌药有近200种,药敏试验中没必要也不可能包括每种抗菌药。所测试的抗菌药纸片的种类是根据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及临床可能选用的药物而确定的,同类药物通常只选择1-2个代表品种。
NCCLS对各种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的药物品种进行了推荐,如测定葡萄球菌属的药敏试验应包括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和万古霉素;此外可根据情况增加其他品种如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和呋喃妥因等。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敏感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如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种药物敏感,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哪种药物更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2. 考虑药物的抗菌谱:选择的药物应具有针对目标病原菌的抗菌谱。例如,对于肠道感染,应选择针对肠道细菌的药物;对于肺部感染,应选择针对肺部细菌的药物。
3. 考虑药物的抗菌活性:选择的药物应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以便有效地清除病原菌。
4. 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例如,对于口服给药,应选择易于吸收的药物;对于注射给药,应选择对血管刺激小的药物。
5.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选择的药物应具有相对较小的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6. 考虑药物的成本:在选择药物时,也应考虑药物的成本,以确保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治疗费用。
-
腻子检测项目有哪些 外墙腻子检测哪些内容腻子检测有哪些项目指标要求?外墙腻子检测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跟着中科检测小编来了解。
-
腻子检测项目有哪些 外墙腻子检测哪些内容腻子检测有哪些项目指标要求?外墙腻子检测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跟着中科检测小编来了解。
-
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有哪些?消毒器械杀菌因子强度或浓度的测定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消毒器械鉴定测试报告。
-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要求级评价程序介绍:确保消毒剂的安全性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