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检测

重组胶原蛋白是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具有优越的组织相容性,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并参与构建胶原,有助于组织修复和部位填充。中科检测可提供专业的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检测服务,检测报告具备CMA和CNAS资质。
鉴定类别 Identification categor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

重组胶原蛋白 检测背景

重组胶原蛋白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改进,如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重复单元与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定功能区相同。这种制备方式可实现定制化合成,即不仅可合成不同类型的胶原,还可筛选出不同型别胶原分子上特定功能区并根据需要进行定制组合。

重组胶原蛋白是用于制造组织工程、伤口愈合和药物输送产品的有吸引力的医用材料。还可以利用明胶(胶原蛋白的变性形式)作为稳定剂用作疫苗和其他药品。此外重组胶原蛋白能保持皮肤弹性、促进细胞生长,应用于护肤品中可起到保湿、修护、抗衰等功效,因此重组胶原蛋白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护肤品、洗发护发产品中。

中科检测可提供专业的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服务,出具的检测报告具备CMA和CNAS资质。



重组胶原蛋白 检测范围

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管理类别应当不低于第二类。

(一)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无源植入物应用时,应当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二)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止血和防黏连材料应用时,若产品可部分或全部被人体吸收或者用于体内时,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若产品不可被人体吸收且仅用于体表时,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三)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医用敷料应用时,若产品可部分或者全部被人体吸收,或者用于慢性创面修复敷料十,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若产品不可被人体吸收且用于非慢性创面,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重组胶原蛋白 检测项目

检测类别检测内容
理化项目


外观(如性状、颜色)、可见异物、溶解性、水分、炽灼残渣、pH、渗透压摩尔浓度、动力黏度、热稳定性、装量及其差异


鉴别


肽图、分子量、末端氨基酸序列、等电点


纯度


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杂质、污染物和添加剂


外源性DNA残留量、大肠杆菌蛋白质残留量、酵母蛋白质残留量、CHO细胞蛋白质残留量、残余抗生素含量/活性、促炎性污染物(肽聚糖等)、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添加剂


含量


重组胶原蛋白含量用总蛋白含量和纯度计算、特征多肽法


结构表征


异质性分析、一级结构表征、红外光谱、图二色(CD)光谱、微量差热分析(DSC)、蛋白酶敏感性分析、脯氨酸羟基化分析、糖谱/糖基化修饰分析


生物学功能


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黏附性、细胞的迁移或移行


安全性试验


无菌、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


其他


稳定性、生物学评价、包装、运输和贮存



重组胶原蛋白 检测标准

YY/T 1849-2022 重组胶原蛋白

GB/T 16886.1 医疗器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T 16886.2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

GB 18278.1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湿热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GB 18279.1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烷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

GB 18280.1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YY/T 1453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 Ⅰ型型胶原蛋白表征方法

YY/T 1465(所有部分) 医疗器械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重组胶原蛋白检测 服务优势

1.拥有资深专家团队,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和全面的检测能力。


2.多年检测行业经验,成熟的质量管控团队,可为客户提供质量管控方案。


3.专业的体系审核团队,可为企业提供质量审核服务,查找质量问题降低质量风险。


4.中科检测是综合化的检测集团,集检验检测、认证鉴定、技术服务、咨询培训为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


重组胶原蛋白检测 报告用途

销售:出具检测报告,提成产品竞争力;

研发: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质量:判定原料质量,减少生产风险;

诊断:找出问题根源,改善产品质量;

科研:定制完整方案,提供原始数据;

竞标:报告认可度高,提高竞标成功率;